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生耽美 >大明元辅 > 第161章 南察风波(卅二)“货”

第161章 南察风波(卅二)“货”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为什么这么干?当然是为了在私市捞钱。辽东毕竟是个军管了两百多年的神奇地方,不管你是哪处私市,别指望辽东军政两界真的不知道你的存在。他们既然知道却没有扫除,当然是因为自身在其中拥有利益。

既然如此,你作为私市,敢不把这些人打点到位?保护伞这种东西历来就有,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。<i></i>

那么多的家丁精骑要养活,可不能只靠朝廷的军饷。别看朝廷开给家丁的军饷已经远高于寻常卫所兵了,但事实上根源在于卫所兵军饷太低,家丁所拿的那个数目也就能维持一家四到五口人吃饭而已,其他就不必想了。

如果想要过得好些,比如逢年过节还能给家人添置点衣裳,给父母一点孝敬,给妻子凑点首饰等等,那还得另有收入。这个收入基本上就只能指望家主的赏赐了,也就是李成梁给他们发的那笔钱。

这笔钱是不算“稳定收入”的稳定收入。之所以说不算,是因为没有硬性规定,李成梁愿意发才会发。之所以又可以算,则是因为李成梁基本上都会按时发放,里头类似于有“成规”一般,非到万不得已不会缺失,甚至极少拖延。<i></i>

这么多人指望着李成梁发钱,李成梁当然也有压力,所以他这些年也在不停的捞钱,各种办法都想尽了。比如暗中操弄私市这种事,曹簠也是知道的。

不仅曹簠知道,实际上在高务实来辽东并出任辽东巡抚以前,尤其是将麻家将安插到开原以前,辽东的私市贸易一贯都很“发达”,很多将领都有参与其中——包括他曹簠自己也参与过。

三千斤火药啊,放在大明来说或许不算特别多,大抵上百门三号炮几轮齐射就消耗掉了,可这个数量卖给蒙古人就很夸张了,完全是掉脑袋的勾当。<i></i>

而且,能够一下子卖出三千斤火药的人,在辽东能找出几位来?

如果要从供货充足的角度来讲,天下第一火药生产商肯定是京华,高务实是火药货源的头号掌握者。但曹簠自然不会怀疑高务实给察哈尔部卖火药,高务实控制还来不及呢,怎么可能卖火药。

接下来就只有辽东军政高层了。这里首先可以排除制台,周制台虽然在辽东干过不少时间,但他自从升任蓟辽总督就很少来辽东,也不常管辽东的事。

抚台?有可能。李松这个人,曹簠还是有所了解的,不是因为李松升任辽抚之后曹簠才对他有了解,而是此前李松在宁前兵备道干了将近十年,那么长的时间里,为人处事的作风自然会有消息传出来,曹簠那时候已经是辽东副总兵了,哪能没有耳闻?<i></i>

至于高务实来后为什么情况出现了变化,深层次的原因曹簠也不清楚,但他知道高务实在这方面一贯有他自己的原则,而且并不是简单的强行去办。

高务实的做法是,打击私市但扩大正规马市的交易,不仅去掉了以往的很多限制品类,而且也不怎么限量。

<i></i>

另一个方面则是,高务实直接允许将领参与正规马市贸易,但凡其他商人准许买卖的货物,将领们也可以参与其中。只要你不违规出售限制货物,比如火枪火炮这些,你去卖布卖米什么的,高务实通通不管。

曹簠本人对此是很满意的,所谓水至清则无鱼,原先朝廷不准辽东官员将领私人参与马市贸易,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官员将领很是默契的隐瞒了私市的存在。

李松这人在外界被看做老成持重,这也是他久任宁前兵备的主因,但就曹簠了解,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和李成梁绑在一块儿。他负责帮李成梁在辽西宁前兵备道辖地拓张产业,李成梁确保每次宁前甚至辽西有战功的时候都分润给他一部分。

两个人利益既然一致,关系自然亲密,说他是李成梁的盟友,大抵是不会错的。而自从申时行接任首辅以来,这两个人都出于各种考虑而接受了心学派的拉拢,投身其中,那就更加是同志加兄弟了。

何况大明的巡抚不仅管政务,它本来就兼管军务,李松如果要卖火药,区区三千斤而已,并不难办。

不过曹簠觉得,相比起李松来说,还是李成梁更有可能是佟惟勋信中所说的“老爷”。<i></i>

李成梁要卖火药,从动机上来说就比李松更甚,因为他比李松缺钱得多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