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明传万里 > 第三十三章 文思泉涌

第三十三章 文思泉涌(第1 / 3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按赵彦的理解,题目前半段话的意思是说,像祭祀这种事要赶快去,积极的参加,这是没有过错的,不过对于减损的量要斟酌一番。后半段话的意思讲的是了解变化道理的人,岂不就能知道神的所做所为吗?所以易经是讲卦象的,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。

默默想了一会儿,赵彦心中一无所得,只得先看两首试帖诗的题目。

第一首试帖诗题目是一句诗:落日照大旗,这句诗出自杜甫的《后出塞五首·其二》。第二首的题目还是一句诗:野竹上青霄,依旧出自杜甫,看来李知州颇喜欢杜甫的诗。

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就是如此,题目都是摘自于前人的一句诗,之后你需根据这句诗开始做试帖诗,开头还必须有‘赋得’两个字。

试帖诗实际上也需要暗用八股,但是要行文巧妙,以不露痕迹为上,这对于赵彦来说又是一道难关。

苦思片刻后,赵彦缓缓在草稿纸上写道:圣经论大人之学,在于尽其道而已矣。

这便是破题,接下来该承题了。承题乃是申明破题之意,一般写四五句即可。

赵彦思量后,又写道:“盖道具于人,已而各有当止之善也。大人之学尽是而已,圣经所以首揭之,以为学者立法欤?”

写到这儿,赵彦心中思绪已然清晰起来,随后笔走龙蛇,起讲、入题,直到束股,总算写完了一篇文章,看了看天色,已然快到午时。

将草稿纸上的八股文稍微润色后,赵彦用台阁体将其用心的誊抄到正卷上,之后吃了一枚饭团与两块糕点,才开始看五经义的题目。

落日……野竹……赵彦搁下笔,双手揉着两侧的太阳穴,心头一片杂乱。

按说这试帖诗相对来说是最好做的,只需格式符合,凑合过去就可以,不过赵彦心思多用在五经义那一道题目上,思绪已然乱了。

明代的五经并非是必须都学,而是只学一门即可,由于是选修,所以自然而然出现了‘热门’与‘冷门’,其中诗、书、易三经学的人最多,礼记与春秋相对则比较少。

赵彦在去年十月中旬,花了几天时间挑选本经,后来因为李夫子本经就是《易经》,再加上《易经》字数最少,所以最后被赵彦选定为本经。

随后几个月,在李夫子的指点下,赵彦对于《易经》的理解逐步加深,对照着里面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字,倒也能写出几篇文章来。

如今草稿纸上《易经》的题目是:乾元亨利贞,初九,巳事遄徃,无咎,酌损之。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?易者象也,象也者像也。

这是‘损’卦,卦辞是‘二簋可用享’,簋是指古代盛食物的器具,圆口,双耳,卦辞的意思是说两个簋可以盛装供品,用来供奉鬼神,很明显有祭祀之意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