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大唐李二:恁祖宗来了! > 288.第270章 帝王第一课:杯酒释兵权

288.第270章 帝王第一课:杯酒释兵权(第2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“你还有脸在这乐,你自己怎么对狄青的你不知道?”

“啊?汉臣……汉臣他怎么了?”赵祯摸着后脑勺,被老朱说得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。

现在的狄青,还没有受到群臣的抱团排挤,也没有受到赵祯的猜忌。前年,也就是庆历四年的时候,狄青被加升为捧日军、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、惠州团练使。而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,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,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、眉州防御使,又升任步军副都指挥使、保大、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,接着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。

要说狄青真正开始受到排挤的时候,还要等到皇佑四年他调任枢密副使的时候。

北宋的文武之别可是相当严重,在文臣们看来,你一个武将都能出任枢密使,那我们这些文官寒窗苦读,那不是白读了?而狄青本人也多少有点梗,他每次出现的时候,士卒总会指着他争相夸奖赞叹。这事儿放在卫青身上,那叫美谈;但在狄青身上,多少有点招赵祯的忌讳了。

这年月的老朱,毕竟不是历史上那个先死大孙子,再死老婆,后死大儿子的老朱,还没有练就太上忘情的不要脸大法,对于老兄弟们感情还是不错的。而傅友德和冯胜之死是皇室内部斗争所致,本来,老朱自洪武四年四月册封常遇春女儿为皇太子朱标妃开始,即相继使皇室与功臣联烟,例如冯胜的女儿是周王朱橚王妃,蓝玉的女儿是蜀王朱椿王妃,傅友德的女儿是晋王世子朱济熺的妃子,儿子又皆迎娶公主,成为了驸马。明太祖以联姻的方式,结合帝室与功臣的第二代,使功臣集团继续成为皇权的重要支柱。

皇太子朱标若是不突然病逝,对诸王而言是长兄,又经过长期治理国政的训练,继承帝位不致发生大的变故;而皇太孙朱允炆正相反,诸王多是他的叔父,且与功臣强强联合,朱允炆则年纪又小,经验不足。为确保孙子的皇位和嫡长世袭的宗法制度,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病逝后的次年便诛杀了蓝玉等人,又相继赐死了傅友德、冯胜等与诸王有联姻的功臣。

你像是蓝玉,杀了还有理由。毕竟这小子狂妄无边,养几百个干儿子不说,还纵兵攻打自己家的关隘。但傅友德和冯胜等人可真是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。

赵匡胤不怎么看书,每天就琢磨怎么喝点小酒,自然不会知道傅友德和冯胜等人的事儿。但刘邦不一样,邦子自从五朝连通之后,就一直在遍览各朝史书,仔细翻阅,力图研究研究各位皇帝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性情,自己也好见缝插针看人下菜碟做点小买卖。

你别说,大汉虽说不是宋朝这种资源型国家,更没有大唐这种先发优势,但凭借着邦子这长袖善舞的功夫,买卖做的也很红火。

同样是以青为名,命运却是如此不同。而狄青和蓝玉那种骄兵悍将还不同,他深知夹着尾巴做人的道理,平时也比较老实巴交一人,只可惜犯了朝廷和皇帝的忌讳,难以善始善终。

至于冯梦龙一明朝人编的书里整什么狄青傲慢,懂的都懂,你指望宋朝以后的文人能憋什么好屁出来?

现在是庆历六年,赵祯对狄青的印象还特别好,是一位能打胜仗,又老实低调的将军。

“嘉佑元年的时候,京师发生洪涝灾害,狄青避水将家搬到大相国寺,竟在佛殿上居住,人们对此颇有疑惑议论。”赵匡胤伸手拍打了一下赵祯的脑袋:“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,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,离京出知陈州。”

所以说,有一个好的领头羊,是多么重要啊。

“好啦好啦,别争了,老赵也有他的优点不是吗?”李清一锤定音道:“实际上也没毛病,咱现在时代不同了,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。按理来说,很多皇帝都应该好好学学他的杯酒释兵权,就比如老朱,现在不就没必要杀傅友德和冯胜了吗?”

“别说了,别说了……”老朱像马局一样连连摆手。

他可不想再因为目前还没做过的事情就背锅,拿出来当反面教材。

赵祯在一旁呲着牙花子看热闹呢,冷不防被朱元璋一巴掌糊在后脑勺子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