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思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> 第142章 一汉当百胡

第142章 一汉当百胡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之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,城内晋兵、丁壮前后投降,举孝廉出身的县长则意欲逃跑,被骑马的李晃等人在城外抓住,献给了义军大将军。

义军则按诸户一致的原则开始整编盂县城内外的百姓。

这個县城位于山区,土地不肥沃,修筑坞堡的士族不多,义军拿下各乡时相当顺利。

晋昌郡原名新兴郡,辖地大致在五台山以南、云中山以东,南接太原郡、乐平郡等地,此郡大部分是山岭,仅有忻州盆地、盂县盆地等大小盆地还算好地。

李昊先打这块山地的原因很简单,定襄郡、云中郡等地都在拓跋鲜卑手里,五原郡、朔方郡、上郡、北地等四郡三十三县都被羌胡人占据。

拓跋鲜卑长期以来被人看做通古斯人,其实他们祖上来自长白山、大兴安岭一带,留在东北的一支鲜卑又被叫做锡伯人,演化为明朝女真人的海西四部,叶赫那拉氏便在其中。

此时的鲜卑人取代了匈奴的生态位,是漠北漠南草原的绝对霸主。

换个说法,蒙古草原上的马群大多在鲜卑人的控制下。

三是原先各郡县的武吏和关隘、城池里的军户兵。

晋武帝司马炎裁郡县兵后,为了维持地方秩序,允许各郡县招募武吏,大郡限额二百,小郡限额五十,这部分武吏加郡县附近军户兵便是司马家维持郡县统治的关键。

三部义军来源披甲率都很不高,除去留守兵卒,李昊拿来进攻盂县的这支义军中只有三百二十余副两当铠,只有什长、百夫长等人才能有披膊、护心镜这种高级护具。

两当铠便是这时代流行的普通甲胄,和背心形制差不多,前后两大片札甲,肩上用系带扣连,腋下没有防护,相当简陋。

当然,晋军也有防护相对全面的甲胄,比如有两块大护胸的明光甲,形制类似后世短袖的筩袖铠等铁甲。

打下晋昌郡,也就能抢他们的马组建成规模的骑兵部队。

义军摆开阵型后,在盾牌手的掩护下,将组建好的四架长梯搭到盂县城头上。

此城位于一处山脚,连护城河都没有,义军倒不用费劲填河。

准备好之后,李昊与义军将士一起,前后爬梯子攻城。

盂县县长还是负责任的,组织手上不多的兵力民夫抵抗到了义军攻上城头。

但这些好甲一般在洛阳的中军、各都督府辖下的外军身上,州郡兵身上可穿不着。

“攻下盂县后,大将军的兵锋将直指鲜卑胡夷,那时便要三线开战了。”

李晃带着随从策马立于义军大将军身旁,他不太能明白为何大将军会先拿下北边几县,明明常山郡、赵国诸县更加肥沃。

这盂县地处山区,实在不是据地自雄之处。

“三线?太原那边堵住山路就行,鲜卑骑兵在山岭间也施展不开,拿下晋昌郡,义军才能专心对付东边晋军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